曾文水庫 5.21

4.4 star(s) from 97 votes

About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Landmark in -NA- , Reservoir in -NA-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曾文水庫位於台灣嘉義縣與臺南市交界的柳藤潭峽谷,集水區在嘉義縣大埔鄉境內曾文溪上游大埔溪上,水庫管理局則在臺南市楠西區。為台灣最大的水庫與湖泊,滿水位面積17.14平方公里,同時也是台灣面積最大的水庫,其興建之目的主要為提供嘉南地區灌溉用水,另具發電、防洪和觀光的功能,是個多目標利用的水庫。於1967年開始建造,1973年完工。另主要風景區位於台南市楠西區、東山區兩區沿革早期構想曾文水庫所在之曾文溪流域全長138.47公里,流域面積1,176平方公里,為台灣第四大河川,其年平均流量為16億立方公尺,壩址位置年平均流量10.64億立方公尺,早期設計嘉南大圳之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利用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興建烏山頭水庫,並於大埔溪設置水壩,透過隧道取水至烏山頭水庫供應嘉南地區農田灌溉之用,但是其取水率僅為全部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依據曾文水庫建設誌,曾文水庫建庫前,烏山頭水庫原運用水量為3.3億立方公尺),因此如直接在曾文溪主流大埔溪築壩,並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轉,便可以增加灌溉量,因此之故,於1939年,八田與一便曾建議在現今大壩壩址建築水壩,但因戰事作罷。規劃施工戰後有鑑於灌溉水量逐漸不足,於1959年由台灣省水利局著手進行規劃,最後擇定柳藤潭為壩址,採用土石壩設計,1966年7月,成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並於1967年10月31日動工。經6年施工,至1973年10月31日正式完工。1974年曾文水庫管理局成立,正式接管水庫及工程設施並開始營運,後於1998年曾文水庫管理局與水利局南部水資源開發工程處及阿公店水庫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立台灣南區水資源局、1999年改隸為經濟部水利處南區水資源局、2002年再經組織修編為「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債券1968年8月6日,《臺灣省糧食實物債券條例》制定21條,同年8月19日公布,其第一條:「行政院為應臺灣省政府興建曾文水庫需要,授權臺灣省政府,依本條例之規定,發行臺灣省糧食實物債券。」1985年11月19日,該法廢止21條,同年11月27日公布。設計曾文水庫大壩位於嘉義縣大埔鄉,壩身材料為土石壩,壩高133公尺,是全台灣第三高壩(第一高壩為德基水庫,第二高壩則是石門水庫),壩長400公尺,壩身體積達900萬立方公尺,大壩體積也是全台灣水庫之中最大者。水庫滿水面積為1714公頃(17平方公里),是台灣湖面面積最大的水庫。水庫設計容量達7億4,840萬立方公尺,更是全台容量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的溢洪道有三道,每道的高程不一,面向下游由右至左,最小排洪量分別為每秒250、300、350立方公尺,閘門全開時最大排洪量可達每秒9470立方公尺。基本資料管理單位: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曾文水庫管理中心集水面積:481平方公里正常滿水位:227公尺最高蓄水位:230公尺最大可能洪水位:232.5公尺最低發電水位:171公尺滿水位面積:1714公頃完工時總蓄水容量70800萬立方公尺總蓄水量:60831.7萬立方公尺計畫有效蓄水量:59550萬立方公尺現在有效蓄水量:49059萬立方公尺計畫年運用水量:104700萬立方公尺壩高:133公尺壩頂標高:235公尺壩頂長度:400公尺壩頂寬度:10公尺壩體體積:9296100立方公尺 溢洪道型式:三階陡槽跳戽消能明渠式溢洪道控制水門型式:弧形閘門3座溢流堰頂標高:211公尺出水工型式:斜塔式出水工控制水門型式:固定輪式 排砂道型式:固定輪式排砂道控制水門型式:二座排砂門(寬10公尺高4.3公尺)工程費:新台幣60.38億元其他附屬設施:二座河道放水道直徑1.95公尺(211公尺放水量為150立方公尺/秒,最大放水量160立方公尺/秒)防洪:調節曾文溪下游洪峰。灌溉:面積66000公頃給水:計畫年供水量自來水120000000立方公尺,工業用水27000000立方公尺,灌溉900000000立方公尺,合計1047000000立方公尺發電:裝機容量50000千瓦。計畫年發電量:184900320千瓦/時防洪:降低曾文溪下游河川由100年頻率洪水降至河道安全輸送流量。觀光:320000人次(1996年水庫運用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