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書院 4.38

63A Bonham Road
Hong Kong,
Hong Kong

About 英皇書院

英皇書院 英皇書院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Middle School in Hong Kong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是一家位於香港西半山般咸道的著名男校。書院是香港最享負盛名的頂尖中學及傳統名校之一。書院位於般咸道的校舍以紅磚建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目前除新翼外的整座英皇書院般咸道校舍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校舍建築屬於愛德華時代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英式學校建築。該校是戰後香港首家全日制中學。前身為政府於1857年興辦的西角官學堂(West Point School),及後來於1879年興辦的西營盤官學堂(Saiyingpun School),西營盤官學堂後來於1926年升格為今天的英皇書院,承傳了中央書院的學制,涵煦近百年。成立之初,民間以「新書院」逕稱之,以將其與當時位於上環的皇仁書院作區別。英皇書院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辦學校,盖因西角官學堂爲書院前身之故,書院纘其舊部及延續其歷史。現時該校般咸道校舍始建於1923年,於1926年竣工。書院學生於理學見長,畢業生及其後代多有社會名流。書院簡史西角官學堂時期(1857年至1879年)英皇書院的成立最早可追溯至1857年。1850年代學校教育模式已初步成形。香港的學校主要由鄉鎮自辦的書館、政府資助的皇家書館和基督教及天主教會所辦的書院所組成。皇家書館通常是由比較開明的本地書館所提升,才能得到政府資助。主持人須接受新事物和以新學科教授學童,其數目亦日漸增加,由1854年的5所遞增至1859年的19所。西角官學堂(West Point School)是當時其中一所皇家書館,爲西營盤官學堂及英皇書院的前身,於1857年建校於西角。西角官學堂後來發展成爲英皇書院,英皇書院承傳了她前身的遺韻,使其成為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辨學校(Government School),至今共160年歷史。西角官學堂校址位於當時的西角,是由政府所設之庠序(Free Village School),得政府資金支持運作,列作官辦學校,或稱作殖民地時期的皇家書館(Government Schools)。同年《皇家書館則例》(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Government Schools)頒布,由皇家書館監督學院羅傳列牧師(Rev. W. Lobscheid)制訂,香港總督寶寧爵士(Sir John Bowring)批准。1861年,該校就讀人數為52人。創校時共開設4個班級。西角官學堂首任校長是李鏡州先生(Mr. Li King-chau),自1857年開始擔任校長一職,於1870年逝世。車綸閣先生在創校時擔任教師,而 Chu Atuk 先生 則於1859年獲委任爲英文老師,同時任教太平山學校。學校於1866年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爲本地部及客家部。1870年李校長去世後,分別由Lau Hiu Tung和Ip Cheung Shin接任本地部及客家部校長。1878年,Chan Fong獲委任為另一位本地部校長。1879年,馮扶先生獲委任為另一位本地部校長,而他亦為官立西營盤書院首任校長。西角官學堂初期只有男生就讀,1859年男生數目爲62人,可分為4班,本地部及客家部分別在1868年及1872年才首次招收女生。本地部女生數目由1876年至1878年大幅增加,本地部總學生數目於1876年達100人。根據1857年至1859年香港轅門報(現稱香港政府憲報)及香港政府藍皮書,西角官學堂總學生數目於最後幾年遞增至200名。上課時間爲上午6時至8時、上午9時至中午12時以及下午1時至4時半。本地部在眾庠序中,排列最有效率第二名。 西角官學堂教師主要教授英語、中文基本書、經典書及地理,又提供本地及外國著名經典給學生閲覽,包括新約聖經(New Testament)、幼學、神聖的歷史(Sacred History)、三字經、千字文、十誡(Ten Commandments)、四書、五經、繆爾黑德地理學(Muirhead's Geography)、英格蘭史(Do. History of England)及Trimetrical Classic,又有Serious of Lessons、Morrison's Chinese-English Grammar、Circle of Knowledge及地理學等英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