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鎮 3.89

Yilan City, 261
Taiwan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頭城鎮是台灣宜蘭縣的一個鎮,位於宜蘭縣最北端,是宜蘭縣最早開發的地方,也是台灣擁有最多鐵路車站的鄉鎮,共有七個。轄有龜山島(隸龜山-{里}-)。釣魚臺列嶼在行政上劃歸頭城鎮大溪里管轄,但目前由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實際控制。歷史頭城境內原為噶瑪蘭族活動地區,1634年西班牙人進而控制本區。1642年荷蘭軍隊使西班牙人退出臺灣,本區為「淡水地方議會區」。1662年鄭成功將荷蘭勢力逐出臺灣,1664年荷軍再度控制噶瑪蘭地區,1668年荷人在臺灣的控制告一段落。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志》與《東征集》中皆提及蛤仔難原住民及漢人交流狀況,顯示在清初漢人即與本地原住民來往。漢人開墾噶瑪蘭地區最著名的當屬吳沙。1787年吳沙入墾三貂角,在1796年入烏石港,開始大規模的開發,噶瑪蘭原住民與開墾漢人間的戰爭使開墾行動又退口三貂。1797年噶瑪蘭地區爆發天花疫情,吳沙將藥予原住民,原住民便供漢人土地開墾,頭圍是漢人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當時是噶瑪蘭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所以又稱「頭城」。1812年宜蘭地區設立噶瑪蘭廳於三結街(今宜蘭市),為避免與廳治衝突而將頭城之名改為「頭圍」,並駐有縣丞。1875年噶瑪蘭廳改設宜蘭縣本區屬之。1895年臺灣割讓,1897年日本改行政區為頭城辨務署,1898年改宜蘭辨務署頭圍支署,1900年再改宜蘭廳頭圍支廳,而至1920年臺北州宜蘭郡-{頭圍庄}-,本鎮的行政區大抵確立。1945年日本投降後初期改臺北縣宜蘭區頭圍鄉,1946年9月更名為頭城鄉,1948年再改制為頭城鎮,至今是宜蘭縣最北端的鎮。行政區劃調整歷史二戰後頭圍鄉內有:石城、大里、大溪、合興、椒山、梗枋、外澳、港口、武營、大坑罟、三抱竹、新興、拔雅林、福成、大金面、小金面、二城、中崙、下埔、頂埔等二十個村1948年配合頭城改制為鎮,各行政單位由村改為里1950年大坑罟改名大坑、拔雅林改名拔雅、大金面改名金面、小金面改名金盈、三抱竹改名竹安。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四里因人口集中而分出。1957年椒山-{里}-改名龜山-{里}-。1978年龜山-{里}-併入大溪-{里}-,原大溪里忠孝新村劃入合興里。1970年梗枋里改名更新里。2000年龜山-{里}-於原大溪里內分出(除了龜山島,包括原大溪里內的仁澤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