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地熱發電廠 4.36

4.6 star(s) from 22 votes

About 清水地熱發電廠

清水地熱發電廠 清水地熱發電廠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Landmark in -NA-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清水地熱發電廠,位於臺灣宜蘭縣大同鄉復興村與三星鄉員山村交界,蘭陽溪的支流清水溪右岸,是臺灣第一座利用地熱能發電的地熱發電廠。緣起臺灣位於太平洋火環帶,具備開發地熱以做為發電利用的先天優勢條件,其中宜蘭是臺灣最具地熱開發潛能的地區。1976年(民國65年)時,中油公司曾在宜蘭縣三星鄉與大同鄉交界處的清水地區鑽井探勘,發現當地蘊涵有極具開發價值的豐富地熱,含有的地熱發電量則近約為每年六萬瓩。1980年,行政院國科會與中油公司、台灣電力公司合作,在宜蘭清水地熱籌建三百萬瓦(3MW)的試驗發電廠,開鑿8口地熱井,將廠區附近地層下所含的豐富地熱氣,導引至廠內作為發電能源,1981年正式運轉發電併聯台電系統,台灣成為當年全世界第十四個地熱發電國家,清水地熱發電廠也成為臺灣首座地熱發電廠。清水地熱發電的裝置容量為3,000瓩,發電廠啟用初期,每小時的發電量超過2000千瓦,但在長期運轉後因為地熱井結垢阻塞,管線鏽蝕,地熱出水量與發電量持續下降,1993年,每小時的平均發電量只剩下180千瓦左右,與早期相差10倍以上,已無效益可言,於是在1993年11月關廠停止發電,終止運轉,累計發電運轉時間及經驗累積12年,台灣電力公司清水舊電廠因此停擺了廿年。行政院於2002年1月核定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中,將發展地熱發電列為其中之一,於是開始協助宜蘭縣政府推動「清水地熱發電計畫」,作為發展地熱發電之示範計畫,並將結合區內可資利用的多項目標及相關周邊產業,以推展整體性之觀光遊憩。2003年,中油與台電同意將閒置電廠、地熱井與管線設施,無償轉移給宜蘭縣政府,由宜蘭縣政府重新開發該區域。2008年,經濟部能源局補助宜蘭縣政府重新探勘並鑽探清水地熱田,委由工研院評估與修復地熱井。2012年,宜蘭縣政府以「清水地熱發電ROT案」提出招商,整建台電廢棄舊電廠後營運再移轉。噶瑪蘭清水公司提出投資計畫,將投資新台幣2.3億元開發地熱發電,並繳交一千萬元履約保證金,2012年12月17日與宜蘭縣政府完成簽約,2012年10月建置完成後,直到2013年11月完成一個月不停機的長時運轉,累積運轉900小時,累積發電量4萬2千度。清水地熱發電廠將在2014年正式營運,預計會開發1千2百萬瓦(12MW),可供應2萬6千4百戶家庭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