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花蓮分場 3.98

4.7 star(s) from 37 votes
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大同路1號
Hualien City, 97441
Taiwan

About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花蓮分場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花蓮分場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花蓮分場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in Hualien City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榮民會館簡介★
壽工場場區房舍因二戰轟炸損毀,現僅存大正二年(1913年)興建之木造招待所,招待所傳為台灣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所設計,民國93年3月19日花蓮縣政府以府文藝字第09305800270號函正式公告登錄本場招待所為歷史建築;當時登錄的理由為此建築物為傳統日式木構建築,外觀及庭園雖歷經整建,且外牆己漆成白色,但門窗留設、屋頂形式及格局皆可見日式木建築之風格,本場於2011年底依原樣修復完成,經命名為「榮民會館」,做為歷史建物活化再利用。
台灣日治始於1895年,當初第一批房舍材料均由日本進口,設計也以日本型式為主,包括台北賓館等這些房舍在十年內全遭白蟻蛀蝕而幾乎毀壞殆盡,榮民會館建築可以說是防白蟻的示範建築,與台北賓館(1913年3月31日改建完成,由森山松之助主導)屬同一時期建築;也都屬台灣總督府管轄。
這棟建築的防蟻特色有二;一為防止白蟻由土壤入侵房舍,基礎用混擬土打底,木柱底防腐並以水泥包覆。二為木板隔牆中間夾馬口鐵(兩面鍍錫的鐵片),上面還印著防蟻的標誌,雖已近百年清楚可見。
日人向來以嚴謹的態度著名,這也反映在建築樣式的一些巧思上,如每一塊木材編號、精雕細琢的窗櫺、運用北國冷冽環境,將玻璃在雪地自然熱漲冷縮而成的雪花圖樣,無不成為本場招待所的特色。為因應亞熱帶氣候颱風帶來的影響,招待所於每個房間對外的拉門皆設有活動式防颱板,平時可收納在牆邊,待有需要時便可將每一片活動式的防颱板拉出至軌道發揮其防護的功能。
榮民會館兼有日本傳統建築風格而保存至今,又其建築規模較一般日式建築為大,且如日式旅館建築採短邊入口方式,增加其未來空間擴充性等,使本歷史建築獨樹一格。其默默地反映文化與藝術價值,無論是在文化精神的延續、歷史教育的功能、工匠技藝的傳承、觀光資源的開發皆能滿足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價值的思考指標。
打造台灣公共建築風貌的舵手-森山松之助
公元1895年,日本正式領有台灣,此後直至1945年,有整整50年的歲月。以台北為例,做為日本治台的政治與經濟中心,官方對此地的建設是循序漸進的,先丈量土地後,再進行都市計畫更新,以統治者的眼光,完整建構出整座城市的樣貌,因而產生了對公共建築與基礎建設的大量需求。當時深受歐洲建築風格影響的新一代日本建築師,因為在日本本土有著種種環境和文化上的限制,無法盡情施展,於是將眼光放在海外殖民地,例如台灣、朝鮮等建築設計的「新天地」上。加上台灣此時進入日治時期未久,官方也有意延攬勇於表現的新銳建築師進入殖民政府,藉建設成就來展示母國的殖民權威,故而許多建築專業人士紛紛以技術官僚身份來台,將心力和創意投注在公共建設中。
綜觀日治時期的台灣建築發展史,一般認為當時最具影響力者,是森山松之助(Matsunosuke Moriyama,1869~1949)。他主導或參與多項公共建築的興建,重要作品包括總督府(今總統府)、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改建、總督府專賣局(今台北公賣局)、台中州廳(今台中市政府)、台北州廳(今監察院)等。
出生於日本大阪的森山松之助,幼年時因父母離異,由叔父養育長大,1889年於京都的學習院中等科畢業。1893年至1897年間,森山松之助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在校時師承英籍教授康德(Josiah Conder,1852~1920)創立的建築學派,跟隨明治時期的建築巨擘辰野金吾(1854~1919)學習以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為主的建築設計;大學畢業後,1897年至1900年間森山松之助繼續攻讀東京帝大的大學院(即研究所),主要研究為建築內的換氣與暖氣方面設計,這些研究之後均運用於他在台的諸多建築作品中。
森山松之助的設計風格,具有濃厚的歐洲文藝復興(Renaissance)色彩,注重裝飾並強調形式化。他之所以與台灣結緣,一說是始於他受聘於總督府官方,負責1907年在東京上野公園舉辦的第四屆「內國勸業博覽會」中的「台灣館」設計,成果頗受好評。剛好當時總督府官方正在進行新廳舍(指今總統府)的競圖活動,據聞森山松之助對參與此次競圖十分積極,不久便來到台灣,隨後出任總督府新廳舍的工事主任一職,1910年正式擔任營繕課技師。此後直至1921年返回日本為止,森山松之助在台主持或參與各種公共建築的工程設計與營造,前後有數十件之多。他將歐洲式的建築設計與文化大量引進台灣,並將殖民地官方的需求,融合表現在建築中,形成一種頗具個人特色的折衷主義(eclecticism)。
回到日本之後,森山松之助繼續在建築事務所工作。從此時起,他的作品逐漸脫離公共建築的範圍,而改以民間委託的建築設計為主。有趣的是,這些作品的設計風格,明顯受到台灣本地建築的影響,例如位於長野縣諏訪市、被當地市政府指定為有形文化財的「片倉館」,是森山松之助在1928年竣工的作品。他在片倉館的溫泉大浴池池底,舖設了可以按摩腳底的圓潤鵝卵石,此一設計融入了台灣的民間生活智慧,但在日本本土卻是首創。此外,現今東京新宿御苑中為慶祝昭和天皇(1901~1989)結婚大典,於1927年建成的「台灣閣(御涼亭)」,也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規劃設計的。這座由當時台灣官方與民間致贈的建物,不僅仿照中國閩南建築式樣建造,其建材也完全使用台灣檜木和磚瓦。二次大戰期間,它僥倖逃過戰火波及,2004年被東京市政府指定為重要歷史建築。
對於森山松之助建築作品的評價,一般來說,在台時期他的設計風格繁複、華麗、古典,創造了許多可稱為日治時期台灣公共建築代表的作品,具有其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而返回日本之後的森山松之助,其作品風格轉趨於洗鍊,多採折衷主義式樣,對日本本土的影響力則遠不如在台灣時,或許是因為他受委託的對象從公共建築轉為民間或商業建築,為此做了適當的調整。但對台灣的公共建築發展而言,森山松之助的設計風格大膽創新,融合了西方藝術特色,不只為當代台灣建築注入了活水,至今也依然影響著我們的城市面貌。
★榮民會館住宿房型★
榮民會館內有雙人套房2間、雙人小套房1間、雙人雅房1間、三人和室2間,和室加床整棟最多可供16人住宿。
★推薦美食餐飲★
(摘錄自花蓮觀光資訊網http://tour-hualien.hl.gov.tw/)
1.立川漁場 電話:03-8651333地址:花蓮縣壽豐鄉魚池45號
「一兼兩顧,摸蜆仔兼洗褲」是立川漁場的最佳寫照,從一級產業出發的立川,抱持著「得人如魚」的心態想將最好的與所有人分享。擁有天然湧泉與無污染的自然環境,讓立川養出一粒粒黃金光澤外殼的黃金蜆,從一級產業到三級產業,除了可以體驗下水摸蜆仔的兒時樂趣外,富含養殖與蜆知識的蜆之館,帶您認識立川產業;也可以行於池塘之間,享受縱谷風情中千變萬化的山水雲結合。
除了享受這些大自然知識的樂趣外,立川美味的料理也堪稱一絕,漁鄉美饌與五餅二魚等兩家餐廳分別因應客人不同的需求提供蜆、魚料理,更是花蓮無毒料理的代表區域。蜆仔冰淇淋、蜆仔精華飲讓您體驗完全不同的蜆滋味。從生產加工到休閒遊憩美食,黃金蜆的故鄉值得您拜訪。
2.豐春冰果室電話:03-8651530地址:花蓮縣壽豐鄉壽豐路一段79號
古早口味價格多樣平實,吸引不少觀光客前來。
3.月廬 電話:03-8762206地址:花蓮縣鳳林鎮鳳鳴一路71號
源自中央山脈的清澈山泉,融流至月盧的每一杯茶及咖啡,不僅僅味醇,更將山林秀水注入心靈。老闆把對梅樹的熱情轉化成美味的料理,從月盧出名的各式梅子料理可看出其中道理
4.樹屋風味餐廳 電話:03-8641888地址: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環潭南路2號
樹屋是以漂流木材及竹材結合傳統造屋技巧所建,主要是以阿美族美食為主,食材來自於社區種植的養生野菜,強調健康、無毒特色,不僅吃得安心、也吃得衛生。
★重要景點介紹★
(摘錄自花蓮觀光資訊網http://tour-hualien.hl.gov.tw/)
1.銅門慕谷慕魚
慕谷慕魚(mukumugi)原是太魯閣族對花蓮縣秀林鄉一帶的統稱,現在的慕谷慕魚位於秀林鄉銅門村銅門社區和榕樹社區。
區內有木瓜溪和清水溪流經,曾經歷濫捕、電魚的生態浩劫,但在居民封溪復育的努力下,規劃為生態廊道。無名溪旁的翡翠谷休閒步道,有子母瀑布奇景,上游有蝙蝠洞;於揚清橋往南進入慕谷慕魚生態走廊,沿途有多處賞魚、戲水區;向北通往龍澗發電廠,可欣賞奇萊美景。整個慕谷慕魚溪水清澈、山林密布,生物種類豐富媲美砂卡礑步道,適合以溯溪、露營方式來此感受生態之美。
2.鯉魚潭賞螢
鯉魚潭是東台灣面積最大的內陸湖,身受鯉魚山和中央山脈環繞,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散,夜晚光害少且水質清澈,不僅適合各種動植物生長,更是螢火蟲最喜歡的居住環境,同時這裡棲息的軟體動物也提供螢火蟲養分,因此鯉魚潭除了闔家遊憩,也是夜遊賞螢的好所在。
每年四到五月中旬是他們主要的活動期,此時的鯉魚潭處處可見螢火蟲的點點螢光就近在咫尺,如星光點綴夜空般照亮環潭步道,與星空相互輝映,引領遊客深入探索鯉魚潭的浪漫之美。鯉魚潭白天可觀鳥、賞蝶、踩踏自行車遊覽湖光山色;晚上可賞螢、聆聽蟲鳴蛙叫,自在漫步享受森林浴,喜好大自然的朋友們絕對不能錯過這裡。
3.馬太鞍濕地生態
馬太鞍濕地是花蓮面積最大的內陸型濕地。源自中央山脈的純淨水源涵養此地,千百年來,馬太鞍部落的居民一直都在此為生,至今仍使用古法「巴拉告」捕魚的傳統是一大特色,到馬太鞍來一定要體驗看看。馬太鞍濕地的生態繁茂,在義工和居民長期努力下使數量和種類都能穩定成長,光是鳥類資源就讓這裡成為東部的賞鳥重鎮。近年來馬太鞍濕地更以栽種景觀蓮田聞名,賞蓮期可從每年六月長達至十月;十一月至翌年二月則是馬太鞍部落象徵趨吉避邪、多子多孫的吉祥物—馬太鞍豆開花結果的時節,金黃花海搭配生態美景和部落文化,無論漫步或乘自行車恣意穿梭都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