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格蘭大道 5.75

3.7 star(s) from 1767 votes

About 凱達格蘭大道

凱達格蘭大道 凱達格蘭大道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Landmark in -NA- , Street in -NA-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道路,全線位於總統府與景福門之間。原名「介壽路」,1996年3月21日改為現名,此名稱來自過往長期居住於臺北地區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該道路見證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至今歷次國家中樞儀式慶典,與自由廣場並列為臺北市的集會遊行舉辦時選擇的重要集結點。歷史清治時期,前身為台北府城東門街。日治時期,依照日本市區道路不命名的習慣而沒有路名,並於1920年(日治大正9年)劃入文武町。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該路命名為介壽路,「介壽」的名稱是為了慶祝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壽辰而命名的(蔣中正字「介石」)。1947年,位於介壽路上的原臺灣總督府廳舍亦仿此而更名為介壽館,此建物在1949年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所在地。 1996年3月21日,陳水扁任臺北市市長時,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旁邊的廣場改名為凱達格蘭廣場,以象徵對臺灣原住民歷史及文化的尊重。「凱達格蘭」名稱來自於最初居住在台北地區的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族。此後,凱達格蘭大道就一直被賦予另一層政治意義,更成為民眾集會遊行抗議的聖地,但兩旁之派出所與公園仍沿用「介壽」之名稱。 臺灣戒嚴時期,總統府前警備森嚴,氣氛嚴肅,民衆必須低頭而過。總統府前的介壽路及重慶南路一段也曾經禁行機車及腳踏車。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將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時,也廢除了規定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及重慶南路一段禁行機車及腳踏車的相關交通標誌,是陳「空間解嚴」的主張。並將總統府前廣場定名為凱達格蘭廣場,還曾經舉辦府前「飆舞」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