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橋 3.79

4.7 star(s) from 3 votes
Taipei,
Taiwan

About 臺北大橋

臺北大橋 臺北大橋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Landmark in Taipei , Bridge in Taipei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台北大橋,俗稱台北橋,是位於台灣北部淡水河之上的橋樑,連結台北市大同區與新北市三重區。該橋樑歷經多次改建,最近一次改建在1991年10月動工、1996年7月16日通車,長481.6公尺、寬44公尺。此橋架設於淡水河最狹之處,目前屬於省道台1甲線其中一段。歷史1889年至1920年臺北大橋的前身可追溯至清領時期,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正式動工。1889年(光緒十五年)8月,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興建完工,連結了三重埔(今三重區)與臺北大稻埕埠頭。依據日人伊能嘉矩的記載,原本設計為鐵橋,礙於經費不足只好改為木橋。橋上鋪設鐵路軌道,兩側有人行道可通車馬。北岸特設鐵製旋開橋,可隨時懸放便於船隻通行。 由於木橋樁柱經常受到水浸,所以需要定期維修。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稱該橋為淡水橋,並於1896年進行修繕。1897年(日明治三十年)8月初,颱風侵襲臺北導致淡水橋斷裂。臺灣總督府決定修改鐵路路線改由橫跨新店溪,經萬華、板橋與樹林再跨大漢溪南下。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舊鐵道拆除,新鐵道與淡水河鐵橋興建完成,正式結束三重埔的鐵路歷史。淡水橋在當時是大龍峒和大稻埕一帶的重要轉口港,並帶動周邊欠發達地區的繁榮。1920年至1969年1920年(大正九年)4月3日舉行重建木橋的開通儀式,而修復完成的木橋也僅供人車通行,並將淡水橋改名臺北橋。1920年9月4日,淡水河暴漲造成橋樑受損。1921年(大正十年)2月,總督府決定放棄再興建木橋,並著手重建適合現代車輛通行的鐵桁架橋。竣工後,於台灣時間1925年6月18日上午十時舉行通車典禮,仍保留舊名臺北橋。台北橋也成為台北八景之一的「鐵橋夕照」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