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 3.96

3.7 star(s) from 3 votes

About 紅磡

紅磡 紅磡 is a well known place listed as City in -NA- , Street in -NA-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Details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隔九龍灣與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北角和炮台山相望,西南面接尖沙咀,北連老龍坑及鶴園。地理位置早期的紅磡是主要由大環和紅磡灣組成,最初只有大環是陸地,而現今的紅磡灣核心區域(即港鐵紅磡站一帶)都是海洋。紅磡本身的範圍北至漆咸道北及蕪湖街,南邊界限由安靜道、暢通道、紅磡南道、紅磡灣街及船景街組成。隨著紅磡的發展,其名氣蓋過周邊的古老地名,現時老龍坑、鶴園、大環及紅磡灣填海區也通常被誤當作紅磡的一部份。近年紅磡和黃埔有許多日韓商店,鄰近住宅吸引不少日本及韓國駐港工作的家庭租住。名稱由來1884年開始,香港政府便開始於紅磡灣填海,當時陸地部分並未有紅磡的名稱。對於「紅磡」一名的來歷,其中一個廣爲流傳的說法是:「1909年,有建築工人打一口井時,發現湧出來的井水是硃紅色的,有風水專家歸咎於動土傷了龍脈,流出的是龍血,而因為紅色的井水,該區便得了紅磡之名。」不過此說可信程度甚低,因早於1819年清代嘉慶年間編寫的《新安縣志》已記載當地有一赤磡村,而同一時期的《中國海岸圖》則有赤坎的記載,「赤」同「紅」,故當地名稱早於清代中葉便與紅色有關。1860年,清政府因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簽署《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在《北京條約》的附圖中,現紅磡一帶有紅碪的標示,相信是當年「紅磡」的另一種寫法。到1866年,意大利傳教士獲朗他尼(S. Volunteri)所繪製的《新安縣全圖》更已有「紅磡」的記載,可能是與現今相同的「紅磡」之名最早見於文字記載之處,更可肯定「紅磡」之名在19世紀時便已出現。